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非法垃圾場揭秘:回收填埋成_香港廢品回收_灰色産業鏈

2020/1/8 17:55:14      点击:648


 

垃圾填滿的幾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們、焚燒垃圾的滾滾濃煙、肆虐的蚊蠅和垃圾中覓食的奶牛……網帖中攝影師用圖片語言默默講述着這一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在一張衛星地圖上,長年拍攝“垃圾圍城”的攝影師王久良用黃色标簽将自己拍攝過的非法垃圾填埋場标注出來:在北京中心城區外,密密麻麻的标簽已形成了一個黃色的“七環”。

“我自己在地圖上标注出來的就有四五百處。”王久良對香港废品回收公司說,這些非法垃圾填埋場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區外一些區縣的農村地區。

令人痛心的是,“垃圾圍城”并不是北京特有的現象,事實上,除了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大中型城市,在全國的很多其他地方,這也已經成爲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我的老家是安徽的一個小縣城,縣政府所在的鎮,基本上每條河流都被污染了,護城河全都是垃圾,河水的水位極低,顔色綠油油的。”一位網友如是說。

在廣西昭平縣境内,千年古鎮黃姚因爲缺乏有效的垃圾處理設施,每天産生的數噸垃圾幾乎全部未經處理随意堆放,古鎮的大量土地被垃圾侵占,污水橫流,甚至威脅到下遊城鎮的飲水安全。

一個收益不錯的魚塘,幾個月後成了垃圾場,因爲“倒垃圾比養魚更賺錢”;一片濕地被填埋、整平,直至開發;一個垃圾場所處的位置2005年前還是一片水田。“這些人爲了一點點利益就什麽都不顧了。”王久良說,在追蹤垃圾場的時候,他痛心地看到了很多美好事物的消失。

探訪非法垃圾場:租地-回收-分揀-填埋的灰色産業鏈

一輛微型面包車,是35歲的攝影師王久良追蹤垃圾場的“座駕”。在王久良的帶領下,“中國網事”記者找到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的兩處非法垃圾填埋場。

進村不到2公裏,一股濃烈的臭味就撲鼻而來。“這裏是一家養豬場,從城裏回收泔水,撈出能用做豬食的部分,其餘的就送到前面的垃圾場。”王久良指着一大片平房對“中國網事”記者說,在垃圾産業鏈裏,“泔水豬”既是消納大量餐廚垃圾的重要方式,也是垃圾實現“變廢爲寶”的重要環節。

穿過養豬場附近的一片樹林,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垃圾場進入“中國網事”記者的視線:垃圾場的南西北三面是樹林,東面的耕地高出垃圾場大約10米。“非法垃圾填埋場往往都會選擇在四面有屏障的地方。”

在北京夏季的滾滾熱浪中,垃圾産生的腐敗味道幾乎讓人窒息,密集的蒼蠅瞬間将所有進入的人包圍。“這裏還不是最臭的,有些垃圾場的味道比這還難聞。”

“中國網事”記者看到,垃圾場上堆滿了裝着垃圾的塑料袋和混凝土塊,在垃圾場的一角還有很明顯的焚燒痕迹。“這些垃圾場不定期有人過來焚燒,焚燒完後再用推土機推到旁邊的池塘裏。”王久良說,“光是我們腳下的垃圾就有五六米厚。”

垃圾場的北面還連着一片池塘。“我擔心這些垃圾會對地下水産生污染,西面不遠就是溫榆河。”王久良憂心忡忡地說。

距離這裏不到2公裏的另一處非法垃圾填埋場則已發生了讓人欣喜的變化。雖然垃圾場周圍的樹木上依然挂着各種塑料袋,但垃圾場大部分已經被沙土掩埋,隻有零星新傾倒的垃圾,也沒有第一處垃圾場的腐臭味。“大約一個月前,這裏的垃圾就已經基本被掩埋了,希望新傾倒的垃圾不是死灰複燃。”

王久良介紹,這些非法垃圾處理場的經營者大多來自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他們将城區的垃圾回收,運至農村地區租來的土地上,将可以賣錢的廢品分揀出來後,剩餘的大部分垃圾都留在原地填埋。“一個垃圾場填滿後,他們往往就‘轉戰’到其他地方,繼續着‘租地-回收-分揀-填埋’這一模式。”王久良說,“與這些垃圾相比,最讓人痛心的是無良的人心。”

\
業務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