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垃圾分类处理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看看香港普及垃圾分类的实践与启示做的如何?

2019/7/12 15:08:00      点击:3544

    


    香港的垃圾处理已形成源头分类、焚烧为主、终端填埋的处理方式,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轮回利用占比达20%。垃圾分类已融入香港生活中,成为一种方式。


    垃圾分类的实施背景和阶段  20世纪50年代,香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人民糊口水平得到极大晋升,垃圾量剧增,垃圾乱丢现象随处可见,环境题目凸显。

       在垃圾填埋场选址题目上各区产生了不合,杉并区居民激烈抗议,政府不得不将填埋场建造在江东区。跟着天天有大量垃圾车驶入江东区,导致交通堵塞、蝇虫肆虐、污水乱流、恶臭扑鼻,居民怨声载道,于是江东区居民开始采取阻止垃圾运送车进入等步履抗议这种处理方式。这一反对运动持续了8年,转变为都与区、区与区之间的博弈。 


      在这次事件之后,为有效实施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香港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轨制。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垃圾分类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糊口方式和发展方式。  总的来看,香港垃圾分类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以填埋方式为主,垃圾量剧增,产生量跟不上处理能力,引发了各区之间的“垃圾大战”。 


 20世纪80年代为第二阶段,香港开始尝试进行简朴的垃圾分类,用焚烧替换填埋,国民逐渐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0世纪90年代为第三阶段,垃圾从源头资源化、减量化,垃圾分类方法进一步完善,回收处理利用率进步,垃圾焚烧占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为第四阶段,鼎力开展资源再利用。香港启动轮回型社会建设,颁布针对垃圾题目的《促进建立轮回社会基本法》,提倡通过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减少垃圾的产生。轮回型社会的理念涉及从物质出产、消费、回收处理到处理的全过程,以资源化、减量化为目标,整个社会形成可持续的糊口方式。 


 垃圾分类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一是宣传教育,唤起国民自我反省。20世纪70年代,香港作家高桥敷在其《丑陋的香港人》一书中,对本国居民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反省。在奥运会时期,香港政府借机整治环境卫生,有盖垃圾箱被推广使用,提倡垃圾入篓、同一收集。经历了“垃圾战役”后,香港居民意识到环境题目与自己息息相关,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相互监视。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学校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相关课程,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就对垃圾分类方法耳濡目染。社区设有环保教育中央,宣传环保理念,传授环保措施。  


二是分类指导,制定具体的垃圾分类细则。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从垃圾分类方法到丢弃垃圾时间都进行具体划定。印发垃圾分类手册,针对外国人有不同语言文字的指南。划定严格丢垃圾时间,单独出版“家庭垃圾收集日历”。有些地区会制定专用垃圾袋,某类垃圾使用特定样式的垃圾袋丢弃。每隔一段时间会修订分类手册,以适应实际变化。


  三是制定严格的法律轨制,约束垃圾丢弃行为。分层次制定法律,保障垃圾回收处理体系的建立。如顶层设计的《促进建立轮回社会基本法》;中观层面的《旧物资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位于基层的有关旧物资处理、食物回收处理、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等一系列法律细则。


在香港不分类扔垃圾是违法行为,丢错的垃圾会返还家中,若被投诉会被罚款,严峻的还会承担刑事责任,外国人可能会被遣返。 


 四是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了一套糊口垃圾处理流程。2000年都区轨制改革后,垃圾处理流程终极得到调整优化,变得更加有效。东京都23个区各自进行垃圾处理工作,各区负责自己辖区内的垃圾收运,垃圾在各区焚烧后运送至东京都政府运营的填埋场填埋。各区可以付费形式将无法处理的垃圾交予别区处理,导致各区政府鼓励本区居民进行垃圾资源化、减量化。  总的来看,香港普及垃圾分类的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的多重意义。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垃圾处理厂选址题目体现了“邻避效应”,通过公家介入避免了“公地悲剧”;从环境学角度来看,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结果是保护了生态环境。香港对垃圾分类题目的持续努力终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業務咨詢